一张合影引爆印度舆论场——当上合组织外长们并肩而立时,印度网友为何集体“炸锅”?7月15日天津会议现场,中国居中、俄巴分列两侧的构图,让印度外长苏杰生的站位成了某些人眼中的“奇耻大辱”。可这群高喊“世界第四大经济体该受尊重”的网民似乎忘了,就在上月,正是印度自己拒签上合联合声明。这出“既要掀桌子又想坐主位”的荒诞剧,究竟暴露了怎样的外交困局?
镜头定格的外交站位从来不是抽签决定的。上合组织成立23年来,中俄双语作为官方语言明载章程,轮值主席国代表居中更是国际惯例。印度网友质问“为何背景板没有印地语”时,选择性忽略了其2017年入会时白纸黑字的协议。这种“入局不守规、吃亏就骂街”的做派,活脱脱像极了赌桌上输了钱就掀桌的赌客。
经济数据撑不起外交底气。印度GDP超越英国跃居全球第四后,部分舆论陷入“数字狂欢”,却对人均GDP仍排全球140位开外、25%文盲率的现实视而不见。更讽刺的是,就在合影风波前一周,印度刚因美方限制H-1B签证对华盛顿提出抗议——这个所谓“第四大经济体”的精英阶层,至今仍依赖向发达国家输送IT劳工赚取外汇。
苏杰生的微笑藏着新德里的算计。与国内民粹的亢奋不同,印度外长在天津会议期间主动与王毅握手寒暄,还在社交媒体盛赞“富有成效的对话”。态度急转的背后,是印度外交的进退维谷:边境对峙消耗年均80亿美元军费,美日承诺的基建投资半数烂尾,6月外资撤离规模创下34个月新高。当“印太战略”变成空头支票时,上合组织的能源通道和基建合作就成了救命稻草。
西方媒体给印度扣“背叛四方机制”的帽子纯属自作多情。印度在1955年万隆会议、1961年不结盟运动中的表现早已证明,这个国家从来都是“利”字当头。如今一边参加美日澳军演,一边向俄罗斯狂买打折原油,不过是“骑墙派”传统艺能的升级版。就像印度谚语说的“大象吃草时总留一条腿准备逃跑”,其外交策略永远留着转圜余地。
中印关系的解药在谈判桌而非合影位。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中国对印投资同比骤降72%,而印度对华贸易逆差却扩大至480亿美元。当印度网友纠结于照片里差了几个身位时,印度商工部正为中国手机零部件断供导致本土工厂停产而焦头烂额。要真论“国际地位”,莫迪政府恐怕更该操心如何填补中企撤离后留下的产业链缺口。
国际政治不是网红打卡,站位排序背后是十几年如一日的投入与担当。印度若真想要“大国尊重”,不妨先学学中国在亚投行投入500亿美元基建资金的魄力,或是俄罗斯顶着制裁仍保证欧洲能源供应的定力。C位不是吵出来的,而是干出来的——这话对个人管用,对国家更是铁律。(文献来源:中国外交部官网、世界银行2024年经济展望报告、印度储备银行6月外资流动数据)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