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Manus“删博、裁员、跑路新加坡”后,创始人首次复盘经验教训

Manus“删博、裁员、跑路新加坡”后,创始人首次复盘经验教训

发布日期:2025-07-26 08:01 点击次数:55

Manus,一个曾被誉为“全球首个通用Agent”的明星项目,从爆火到争议,只用了短短四个月。

这速度,堪比火箭发射,也像流星陨落。

2023年3月,Manus横空出世,5月完成7500万美元B轮融资,估值5亿美元。

然而6月,风云突变,裁员、删帖、创始人团队疑似“跑路”新加坡的消息接踵而至,引发业内一片哗然。

曾经的光环迅速褪去,取而代之的是质疑和批评。

Manus联合创始人季逸超凌晨发布的长文博客,试图为这场风波降温。

这篇技术博客细致阐述了Manus对Agent产品和技术的理解,强调了上下文工程的重要性,并分享了团队在实践中总结的七条关键经验。

从KV缓存命中率到工具管理,从文件系统运用到操控模型注意力,从保留错误信息到避免被少量示例限制,Manus的探索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实打实的技术实践。

这仿佛在告诉大家:我们不是PPT项目,我们真的在做事!

季逸超这篇博文就像一个技术人员的自白,充满着对技术理想的追求。

他强调上下文工程是一门新兴的实验科学,Manus的目标是用上下文塑造代理的行为和能力,而非盲目追求模型的智能程度。

这番表态,似乎想将公众的注意力从争议事件拉回到产品和技术本身。

然而,他刻意回避了外界最关心的问题:公司为何搬迁新加坡?

国内被裁员工的权益如何保障?

这些疑问,如同悬在Manus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挥之不去。

我翻看了网友评论,有人认为,季逸超的长文避重就轻,技术解读只是为了转移视线;有人则表示,Manus的技术探索值得肯定,但商业运作上的瑕疵不容忽视。

更有甚者,直接将Manus与曾经的明星项目DeepSeek作比,认为Manus重蹈了DeepSeek的覆辙,利用中国工程师资源迅速开发产品、融资后便“逃之夭夭”。

平心而论,Manus的技术探索并非毫无价值。

在Agent领域,上下文工程的确是一个重要的研究方向。

Manus团队在实践中总结的经验,对其他创业公司也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然而,技术创新不能成为商业失信的挡箭牌。

一家公司的成功,不仅取决于技术实力,更取决于商业道德和社会责任。

想当年,DeepSeek也曾是AI领域的明日之星,凭借其在深度学习领域的突破性成果,获得了巨额融资。

然而,在烧光投资后,DeepSeek却悄无声息地关闭了公司,留下一地鸡毛。

如今,Manus的故事与DeepSeek何其相似?

这不禁让人担忧,Manus是否会成为下一个DeepSeek?

创业维艰,融资不易。

投资人将真金白银投入到创业公司,是希望看到公司能够健康发展,最终实现商业价值。

Manus的快速融资,体现了资本市场对其技术的认可。

然而,如果Manus不能妥善处理裁员和搬迁等问题,势必会损害投资人的利益,也会打击市场对Agent赛道的信心。

Manus的故事,也给其他创业公司敲响了警钟。

技术创新固然重要,但商业伦理同样不可忽视。

创业者应该以诚信为本,对员工负责,对投资人负责,对社会负责。

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市场的尊重,才能走得更远。

Manus的未来究竟如何?

是浴火重生,还是就此沉沦?

我们拭目以待。

希望Manus能够正视问题,积极回应外界的质疑,用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的价值。

也希望所有创业者都能从Manus的故事中汲取教训,走出一条可持续发展的创业之路。

最后,我想引用一位网友的评论:“技术是工具,商业是目的。只有将技术与商业完美结合,才能创造真正的价值。” 这句话,或许正是Manus需要深思的。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