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夏天,围绕俄乌冲突的走向,各方势力都玩起了明修栈道、暗度陈仓的把戏。德国在援乌问题上一马当先,甚至放话如果战火蔓延,德军“做好击杀俄士兵的准备”,还出现了政要愿自掏腰包采购防空系统的罕见操作;而美国这边,特朗普摆出要与普京翻脸的姿态,却又谨慎留后路,暗中打着自己的小算盘。有人喊着“帮乌克兰就是帮自己”,这背后的猫腻到底藏着多少玄机,难道真的只为了所谓的和平吗?
特朗普的算盘不难猜。雷声大雨点小,他在五十天“最后通牒”的攻势下,要求俄乌坐下来谈个痛快,否则俄罗斯迎接的就是美国厉害的关税,试图让莫斯科在经济上主动服软。可转眼,特朗普又跳出来给“斩首行动”泼冷水,明说美国不支持乌军“打到莫斯科”,对外还装作没决裂,只说对普京“不满意”。一招舆论大棒,一招实际收缩,既不真拼死,也不全放手。这种操作让人感觉,他的苦衷多过狠心,既想震慑莫斯科,又不敢真把火头引上自己头顶。毕竟自冷战之后,美俄博弈已经不是第一次,很多底牌早就摆在桌面。
俄罗斯的回应让一切“最后通牒”都成了笑谈。“条件?要挟?门都没有。”外交部副部长的强势回应摆在那里,谈不下来就接着打,俄军还能顶住压力。莫斯科还反咬一口,说自己一直想和乌克兰谈,是基辅那边不乐意。这个甩锅动作,透着一股死猪不怕开水烫的劲头。美国和北约的各种威慑,对克里姆林宫来说不过是老调重弹。从最近一系列乌克兰议会“延长战时状态”的操作来各方根本没想好好停火。乌方还主动退出限制地雷的国际公约,要在地上铺满“地雷战”,就连老挝的工兵都被拉来帮俄罗斯排雷,战线拉长,势头变得更复杂。
德国的选择格外出挑。对比特朗普的虚实之间,德国政要默茨似乎是“真刀真枪”,甚至不惜拿自家钱包支持乌克兰。德国不仅把大批军队驻扎到立陶宛,随时待命,还相当上心地拿出了原本留守自用的爱国者防空系统。默茨更放眼长远,愿意自己先付钱,哪怕美国不愿继续投入,也要先堵住乌克兰的防空大窟窿。德军防空兵力到这种程度,普通德国人都得在网上感叹一声“真上心”。
但德国到底打的什么小算盘呢?说是帮乌克兰,实则德国也有心机。默茨的理由是支持乌克兰撑住局面,倒逼莫斯科早日点头,德国还能保住自家的“安全”。但细细琢磨,北约一路在俄周边扩张,俄罗斯能甘心认输?哪怕德国倾巢而动,俄方也绝不会照章买单。更别提,德国对地雷战技术有独家秘籍,库房里上万枚冷战旧反坦克地雷,随时可能增援乌军的地雷网。打着公平的旗号,谁又看不出点门道呢?
西方在支援乌克兰上各怀鬼胎,美国会出几分力,看特朗普的节目就明白了。再激烈的言辞,真正能够落硬币的举动却犹犹豫豫。北约部分国家或许嘴巴硬,但真上了战场,谁也不见得能占到多大便宜。欧盟内部实际上也是互相在掂量腰包和底线,德国人“只要乌克兰赢了我们才安全”的逻辑,说得头头是道,难免有点阿Q自保的味道。
局势再变,风向仍难摸准。就在7月16日,北约秘书长吕特放出狠话,威胁中国要是继续和俄罗斯做生意,就加征高额关税,甚至开启“二级制裁”。想把中国拖进漩涡,对中国说“不陪你们玩了”,简直是痴人说梦。中国有自己的步调和底线,也早有过奉陪到底的表态。西方能耐再大,未必能偷鸡不蚀把米。至于“孤立俄罗斯,实现瓜分利益”的老套路,历史上也不是没玩过,但今天的俄罗斯,不会逆来顺受,前苏联的命运未必会重演。
局势越是胶着,越要看清西方援乌的真相。援助的帽子戴得高,谁最终在乎乌克兰的利益?还是拿着乌克兰当盾牌,为自家争个话语权?德美争着表现,嘴上说得好听,谁来真正埋单,最终还是要看实际行动。现在的乌克兰,或许该冷静想想:靠外援真的能换来所谓的和平,还是被推着陪大国下棋?风云变幻时刻,明明白白看清这点,比什么都重要。
愿行大德者,慎思明辨。每一个行动背后,都离不开权衡与算计。乌克兰的未来,还将经受多少外部“热情”的烘烤?也许天下熙熙皆为利来,钱袋子一紧,嘴硬终敌不过手软。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