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说起“社会主义国家”这几个字,很多人的脑回路八成会飘向中国这艘巨轮,但如果问一句——除了中国,还有谁?老铁们可能得抓抓脑袋。
事实上,如今地球上打着社会主义旗号的,还真不多。
之前那个横跨欧亚的苏联已经成为教科书里的“曾经”,剩下的朋友圈里,也就中国、越南、朝鲜、古巴和老挝五个熟面孔。
你要是真把这几家摆在一起PK,结果会怎样?
别急,咱不妨像侦探一样,刨根问底摸一摸——到底谁家发展的跬步变成了千里?
谁又还苦哈哈地在原地踏步?
那么问题来了。
你觉得这四个“国际社会主义小伙伴”,谁能笑傲江湖?
单说“社会主义”俩字,大家可能有一千种想法一千种答案。
有人觉得它像个万能保险箱,啥都能装进福利;有人则以为它就是“穷忙户”一张网,拖死一大片。
放下成见,今天不走套路,不讲大而空的口号,咱就按照现实情况——“经济实力”“普通人日子”“抗风险能力”这仨硬邦邦的指标,挨个分析一遍。
别怕啰嗦,咱这个评论员不怕麻烦,就怕你看不明白。
首先亮相的是“经济擂台”。
说句老实话,越南最近“逆袭”的故事,差点把不少旁观者看愣了。
从一个搞农副产品的小国,硬生生成长为国际快时尚、海外制造产业的新宠,速度快得像开了外挂。
你去查2023年这数据,GDP直接比三年前涨了足足四分之一,冲到4300多亿美元。
全球很多潮牌都悄咪咪地从中国往越南转,供应商和品牌都说——关税便宜,政府还大力补贴三成,图啥?
不就是瞅准越南这片“新制造热土”嘛?
电商那边也是同样的故事,2024年一整年,光四大线上平台的销售额就飙升了四成。
TikTok Shop、直播带货,看着热闹非凡,单场带货几十万单也是家常便饭。
总之,越南这几年的经济暴走,堪称亚洲制造业的新PUBG“圈内”。
但你别只看表面风光,翻开地图一看,会发现南北方发展差得跟两个国家似的。
比如胡志明市,最能赚钱的工业城市,流水线工人月薪能干到3200人民币。
可是你往北走,像老街省的工人,工资还只有1800左右。
房子价格的差距更夸张,三线城市和一线简直是天壤之别。
这就像打游戏,有人开局一把枪,有人还在找配件。
说完越南,镜头切到老挝,这在地图上都快被人找不到的小兄弟。
前些年,压根没出海口,运输主要靠公路,运点货跟“负重训练”似的,贵得离谱。
可自打“中老铁路”开通,世界观都变了。
原来农产品装车得一周才能出境,如今48小时直达中国市场。
2024年对华出口农货翻了2.8倍,运输成本几乎砍半。
你说“卖货难”,那得看是哪个年代。
更重要的是,铁路沿线从头到尾建起了一串产业园,竟然吸引了9个国家的企业前来“合资入驻”,累计外资高达35亿美元——对老挝这小体量来说,难能可贵。
当然啦,把底子摊出来就没法掩饰短板:2020年全国GDP才197亿美元,制造业只占不到十分之一。
靠得还是老三样:木头、电力和水这些家底。
但俗话说“船小好掉头”,说不准哪天真借这条铁路咸鱼翻身了呢?
再把镜头转到天的那一头,看咱熟悉的古巴小岛。
别看风景如画,经济日子却有点苦难行进。
美国动不动就搞贸易封锁,小算盘打了六十多年,单单因为这一番“操作”,2023年直接让古巴损失了超一万亿美元。
2024年联合国投票,几乎全民合力,187个国家站队力挺解禁,可美国和以色列偏偏扛到底不松口,气死人。
不过,古巴不是一无所有。
镍矿储备世界“前无古人”,新一年出口还疯涨了15%。
还有一个杀手锏就是与俄罗斯联手掘石油,盼着能源独立早日实现。
只是平头百姓的薪水太低,老糖厂工人月薪合人民币只有两百多。
买鸡蛋、面包啥的还需要凭票,龙虾国内两美元一只,放在其他地方早变高端消费品了。
这要不是环境逼的,你猜有谁甘心?
再看朝鲜。
他们不走寻常路。
别看GDP不高,2017年才三百多亿美元。
但政府手握“同心拳”,死磕自给自足路子。
2024年一口气推“20×10战略”,一年建了21家工厂,还整出沿海养殖园,号称一条龙全覆盖。
民生这头更是走极端。
平壤城里边,5万套住房免费送,80平米的公寓,不花一分钱分给工人,同一社区里学校、医院、啤酒屋一条龙。
换作别的国家,怕是想都不敢想。
但受国际制裁限制很大,技术、设备经常“捉襟见肘”,很多农村人没法拿退休金,一年到头自家土地自家养活。
粮食紧张时,还得“走路上黑市”,靠配给过冬。
说“经济”,往往还得扯“老百姓幸福不幸福”,说不说得出口“民生有保障”。
说起这方面,古巴多年以来都能冲得上榜,免费医保、义务教育,每天带着免费午餐。
拿奖的当然也付出代价。
有位名宿说得好:哈瓦那的气候像天堂,生活却有点“卡顿”。
开空调要交钱,公厕没卫生纸,退休教授貌似清闲,其实月薪只有区区50块人民币。
更多人靠海那头亲戚寄点美元补贴家用。
医院里的抗生素时不时断供,雪茄跟药品变着法“物物交换”,这是什么生活体验呀?
再来翻朝鲜这本账本,两极分化非常明显。
首都市民住上免费房,退休金按原来工资比例给,医院学校从不收钱。
可农村还在“自己种自己吃”,好些农业户根本没有社会养老,日子过得要弹性拉满。
不过新医院正在慢慢落地,局部条件也在改善,但到底能不能遍地开花,还需时间见分晓。
越南这孩子,按市场逻辑走,机遇多,不平等也跟着来了。
管理层一个月能拿五千块,流水线工人还在两千左右苦哈哈。
光医疗和房价一项,在大城市和小城镇间差了几条马路那么多。
胡志明市的房价能飙到三万一平,“北漂青年”在这里恐怕都怀疑人生。
乡下人治个病得大费周章,房子的梦想更像浮云。
老挝则有点“佛系”,首都一顿早餐十五块,中心区房价两千多一平,四十万轻轻松松买别墅。
乍一看工资与房价匹配,但医疗设备“老掉牙”,优质工作不多,婚恋观也是老大难。
25岁还没结婚的姑娘就被戴上“剩女”帽子,女的工作、家务一肩挑,只能说“头顶天脚踩地”版的女超人。
经济是一时,靠不住。
到底哪个国家扛得住风浪?
越南靠开放获得了强大韧性,加入了各种自贸协定,和中国生意一年两千多亿美元。
不过外表光鲜背后,制造还是偏低端,Shein的生产线才转移一小部分,而且交货速度比中国慢一倍。
要是哪天国际风向一转,外单少了,很容易摔跟头。
不过,这哥们也在补短板,电商出口一年涨40%,新产业正冒头。
古巴厉害在“人脉广绵”;国际舞台几乎全员支持他们解除封锁,中国也是“老朋友”;人家靠派医生外援,每年还能赚个六十几亿美元。
只是封锁不除,总是束手束脚,“资源换合作”刚刚起步,等于是摸着石头过河。
老挝的大招全寄托在“中老铁路——外部引擎”。
铁路一通物资、人员一起流,顺带沿途产业带和大公司落地开厂,把死水搅活。
但人口基数太小,内需跟不上,过分依赖对外,局势一变风险就来了。
朝鲜韧性指向“自力更生”。
政策一声令下,上下一盘棋,住宅、工厂说建就建。
外边风雨再大,他们也能独善其身,不用担心国际金融风暴,但国际制裁、高龄化等隐藏风险,也让发展如同开盲盒。
未来走得顺不顺,还真不好下定论。
码到这儿,估计答案呼之欲出了:越南依靠改革开放,经济、产业、活力、新增长点全线领跑。
虽然也有城乡差距和产业偏低端之忧,但速度确实快得惊人,又能在全球产业链里占点位置。
剩下三个国家各有千秋。
古巴平等福利令人羡慕,只是经济束手束脚;
朝鲜社会稳定,能办大事,就是发展受限;
老挝铁路机遇点亮新希望,但底盘太薄,抗风险能力有限。
说到底,社会主义就像裁缝给自家量身定制的衣服,没有什么唯一标准答案,适合自己的才最好。
他们四国的发展史,或多或少就是那句老话:世界潮流浩浩荡荡,顺之者昌。
中国能够走到今天,不就是合理融合理论和实践,既用上制度优势,又死死抓住国情变化的“脉搏”。
越南的成功证明了,开放与自我完善吻合得巧,一朝崛起不再是梦。
而古巴、老挝、朝鲜的故事,则像警钟长鸣——环境变了,老题材就要敢创新,固守未必能保平安。
老铁们,你有不一样的见解吗?
你觉得这全球仅存的四个“社会主义兄弟”,谁能跑得更远?
欢迎评论区唠唠你的独门看法!
本报道以促进社会进步为目标,如发现内容存在不当之处,欢迎批评指正,我们将严肃对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