杰克逊霍尔,每年全球央行大佬们都要来这儿开会,今年可真是搞了个大新闻!鲍威尔老爷子一上台,估计这也是他这任期里最后一次在这儿发话了。
结果呢?他老人家一开口,全球股市立马跟打了鸡血似的,美股蹭蹭往上涨,空气里都飘着一股子“钱来了”的味儿!
哎,这可不是光因为他说了要降息那么简单,背后藏着更深的大秘密。
鲍威尔这次啊,是亲手把美联储身上那套“紧箍咒”给拆了,那玩意儿可是捆了他们快五年了!
这不光是给9月份可能要来的降息铺路,更是一场彻彻底底的货币政策大变脸!
他这一通演讲,直接宣告了那个搞了快五年的“补偿性”通胀策略彻底玩儿完。
可就在大家欢呼雀跃的时候,一个扎心的问题也冒出来了,你说是不是?
这么大个弯儿,到底是经济数据逼的,还是背后有啥政治压力在作祟?这事儿可就说不清了。
当年那个“神操作”
时间倒回到2020年,美联储当时搞了个新花样,叫“平均通胀目标制”。
这玩意儿听起来挺高大上,其实就是个理论实验,心是好的,想解决发达国家老是通胀不起来的毛病。
他们寻思着,既然过去通胀老是达不到2%,那以后就让它稍微“超标”一点儿,拉高平均值。
好让大家对通胀有个稳当的预期,听着是不是挺美好?
可谁能想到呢?这个“补偿”机制啊,骨子里就带着个要命的缺陷。
它太看重历史数据了,得有个前提:经济环境可不能突然来个大变脸。
结果呢?疫情一来,全球供应链瞬间崩盘,这不就是那个“大变脸”吗?
从2021年开始,物价跟脱缰的野马似的,根本刹不住车。
美联储最爱看的那个PCE物价指数,直接从3%冲到6%,简直是吓死人!
可面对这通胀,那个“平均通胀目标制”却像个老掉牙的机器,反应慢半拍。
因为它还要把前几年的低通胀数据算进去,结果就是:通胀?没啥压力啊!不用急着加息!
你说气不气人?这套系统简直就是一副“黄金枷锁”,把决策给活活拖住了。
就是因为这严重滞后,美联储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明明2021年通胀都快上天了,可第一次加息,硬是拖到了2022年3月才出手。
这代价嘛,真是惨不忍睹。为了亡羊补牢,美联储只能玩儿命加息。
利率从快接近零,一口气飙到5.25%-5.5%的顶峰,那叫一个暴力!
这个所谓的“政策实验”,最后苦果子,全让咱整个经济体给吞了,你说冤不冤?
终于肯“向前看”了
这次在杰克逊霍尔,鲍威尔宣布的新政策框架,有个名字叫“灵活通胀目标制”。
听这名字就知道,这是要彻底跟“过去”说拜拜,以后只看“现在”和“未来”了。
这场变革最关键的地方,就是把货币政策和那些老旧的通胀数据彻底解绑。
决策者们再也不用背着那个沉重的包袱,去算什么漫长周期的平均值了。
现在,他们可以把所有精力,都集中在判断当下和未来的经济状况上。
新旧框架最大的不同在哪儿?很简单,旧的是“为历史负责”,新的则是“为未来决策”。
说白了,就是给了美联储更大的“自由裁量权”,让他们能更灵活地应对瞬息万变的经济数据。
这个转变,最直接的好处就是:给未来的降息,把路上的绊脚石都给清干净了!
你想啊,要是按以前那个“平均通胀目标制”,就算现在通胀回到了2%的目标。
可只要前几年那些高通胀数据还在拉高长期平均值,美联储就没理由降息,多憋屈!
现在好了,新框架直接把这道坎儿给搬走了。
只要当前通胀受控,大家对未来通胀的预期也稳稳当当的,美联储就能随时出手!
这下,决策的“枷锁”彻底打开了,政策的灵活度简直是前所未有地提升!
外面很多人都说,鲍威尔这是在坦诚地承认错误,修正自己过去的决策。
他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旧框架在应对极端冲击时有多僵硬。
现在,他做了个特别务实的调整,就是为了把货币政策的主动权重新抓回来。
市场嗨了,白宫笑了?
美联储这一转身,现实世界里立马炸开了锅,大家解读出各种信号。
资本市场直接把它当成了新一轮“放水”周期要开始的冲锋号!
市场的反应那叫一个直接,一个热烈!
鲍威尔刚讲完,金融市场就预测9月降息的概率,直接飙到90%以上!
交易员们的热情还不止于此,有人甚至开始猜,会不会不止降25个基点,搞不好直接降50个点呢?
这股子乐观劲儿背后,是大家对未来“钱”景的预期,彻底反转了。
一个曾经捆住美联储降息手脚的理论框架被撤掉了。
在投资者眼里,这意味着未来的货币环境会更加“友好”!
不过,在市场一片狂欢的时候,政治观察家们可没闲着,他们看到了另一层深意。
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一直以来都毫不客气地公开批评鲍威尔的紧缩政策。
他觉得高利率简直就是给经济拖后腿。
这次美联储在重要选举前夕,来了这么一出“鸽派”大转向。
这时间点上的巧合,你说让大家怎么不往政治上联想?
这到底是个纯粹的经济决策,还是对那些政治压力的一种顺从或者妥协呢?
不管真实动机是啥,反正给外界留下了巨大的想象空间,大家随便猜去吧!
笔者以为
鲍威尔在杰克逊霍尔的这一番话,无疑宣告了美联储那个“实验时代”彻底画上了句号。
他亲手把五年前自己力推的“平均通胀目标制”给终结了。
这一下,美联储在应对未来可能出现的经济放缓时,就有了宝贵的政策空间和灵活性。
然而,这次看似只是技术上的调整,却也让市场和政界看清了。
原来美联储的政策也不是铁板一块,在巨大压力面前,它也是会变的,甚至有点脆弱。
9月降息这事儿,估计是板上钉钉了,没啥悬念。
可它背后引发的那些大问号,才刚刚浮出水面。
比如央行到底有多独立?政策信誉还靠不靠谱?未来全球经济到底会走向何方?
一个时代落幕了,但一个充满各种不确定的未来,正迎面朝我们走来,你说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