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但绝不会简单重复。2024年8月25日,A股成交额突破3万亿元大关,这是继去年10月后的第二次天量成交。面对如此巨量资金涌动,市场既兴奋又忐忑:这是新一轮牛市的起点,还是2015年式泡沫的重演?
历史性时刻:A股成交额破3万亿的三大信号
本次3万亿成交与2024年10月首次突破时的脉冲式放量不同,呈现出阶梯式放量特征。永赢基金数据显示,市场经历了1万亿至1.3万亿、1.6万亿至1.8万亿两个平台期后才进入当前趋势性抬升阶段。
板块表现上,寒武纪等AI标的领涨,与2015年互联网金融炒作形成鲜明对比。更值得注意的是,当日市场盘中出现大幅跳水后强势收复,创业板指数从下跌0.9%反弹至收盘上涨3%,显示多空博弈下的强劲承接力。
关键差异一:杠杆水平——配资狂潮vs两融平衡
2015年场外配资规模超2万亿,伞形信托盛行,杠杆率普遍达1:5。而当前两融余额仅1.6万亿,占流通市值2.3%,场外配资规模不足2015年的20%。量化交易占比提升至20%以上,程序化交易监管新规有效抑制了系统性风险。
关键差异二:政策环境——救市底线vs改革红利
政策工具箱已发生质变。2015年依赖救市资金入场等应急措施,而今注册制全面落地,新"国九条"构建长期制度框架。Wind数据显示,上市公司ROE中位数从2015年3.2%提升至5.1%,市场质量基础显著改善。
关键差异三:估值分布——全面泡沫vs结构分化
2015年创业板PE高达140倍,当前AI板块PE中位数仅45倍。外资持股占比从1.2%升至4.7%,定价权变化使寒武纪的算力需求估值逻辑,远比当年乐视的生态故事更具可持续性。
关键差异四:市场结构——散户主导vs机构博弈
投资者结构根本性改变:机构+量化交易占比超60%,ETF规模突破2万亿。这与2015年散户贡献85%成交量的市场形成鲜明对比,大幅提升了市场稳定性。
关键差异五:外部环境——美元加息周期vs全球AI竞赛
宏观变量对比显示,当前跨境投资便利化取代了人民币贬值预期,算力基础设施竞赛接棒"互联网+"概念。北向资金近三月净流入超1200亿,持续性和方向性显著增强。
历史不会简单重演:给投资者的三个理性建议
警惕程序化交易占比提升带来的流动性陷阱;把握AI等创新主线,本轮领涨板块持续性明显优于2015年;关注注册制下退市公司数量同比增300%的市场出清效应。
正如张奥平所言,行情持续性仍需经济基本面验证。3万亿成交既是市场活力的体现,更是一面多棱镜——折射出与2015年截然不同的市场生态。投资者既要保持敏锐,更需保持清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