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意昂体育介绍 > 印专家放话:全球平衡已被印度颠覆,中西方为何都对印度感到恐惧?

印专家放话:全球平衡已被印度颠覆,中西方为何都对印度感到恐惧?

发布日期:2025-08-24 02:37 点击次数:169

五月的天空,本该是和平与宁静的底色,却被南亚次大陆的炮火撕裂。一场突如其来的空中交锋,让印度空军尝到了苦涩的滋味,付出了三架阵风、一架苏30和一架幻影战机的代价。

按理说,这样的战损无论如何也算不上光彩,在全球媒体眼中无疑是一次不小的挫败。可偏偏在印度国内,一股截然不同的声音却迅速占据了舆论高地,将这场“败仗”硬生生描绘成了“胜利”。

一些专家和分析人士非但没有承认失利,反而将其美化成印度强势崛起的标志性事件。他们振臂高呼,印度凭借一己之力,已经彻底颠覆了由中美主导的旧有全球平衡,让华盛顿和北京都陷入了前所未有的恐慌。

这种从“承认挨打”到“宣称改变规则”的心态转变,折射出印度在国际舞台上日益膨胀的雄心,以及难以掩饰的焦虑。

这一切的导火索,要追溯到四月下旬克什米尔地区的一起恐怖袭击。当时,一辆装满炸药的汽车冲向一辆游客巴士,导致二十六名无辜平民丧生。

“杰什-穆罕默德”组织迅速宣布负责,新德里方面则毫不犹豫地将矛头直指伊斯兰堡,指责其纵容恐怖主义,为袭击提供了温床。

把“挨打”说成“崛起”

为了报复,印度空军在五月七日凌晨发动了代号为“辛杜尔行动”的空袭。十二架幻影2000战机从瓜廖尔空军基地呼啸而起,越境对巴基斯坦巴拉科特附近的武装分子训练营投下了精确制导炸弹。

印度外交部随后高调宣称,这是一次成功的“预防性打击”,消灭了大量武装分子。然而,故事并未就此画上句号。次日,巴基斯坦空军迅速发起了反击,空袭了印控克什米尔的多个目标。

在随后爆发的空中格斗中,印度战机被击落,遭受了开篇提到的惨重损失。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印度国内的舆论风向却经历了一场奇妙的转向,如同变魔术一般。

媒体和专家们不约而同地开启了“胜利叙事”模式,对战机损失闭口不谈,转而大肆强调印度空军如何确立了空中优势,以及本土武器系统如何经受住了实战检验。

印度总理莫迪更是在电视讲话中慷慨激昂地宣称,印度军队的英勇表现已经让巴基斯坦“溃败”,并预言印度国产武器的出口前景将一片光明,仿佛已经看到了订单雪片般飞来。

全世界都吓坏了?

地缘政治分析师纳夫鲁普·辛格,无疑是这股舆论潮中的典型代表。五月十三日,他在《商业今日》网站上发表文章,言之凿凿地指出,这次冲突的意义早已超越了印巴双边范畴。

他认为,巴基斯坦背后有“境外势力”在提供资金和技术支持,而这些势力的根本目的,是畏惧一个日益自信和崛起的印度。辛格的逻辑听起来有些天马行空,他断言:“伊斯兰堡、北京和华盛顿的决策层都因此感到不安。”

他进一步解释,印度空袭了一个拥核国家的本土目标,而美国、中国、英国和土耳其等全球大国虽然密切监视,却无一公开表态,这恰恰说明“恐慌已达极致”,原有的全球平衡已被印度打破。

另一位名叫P.R.尚卡尔的退役炮兵军官,也加入了这场大合唱。他跨界评论空战,称印度通过这次交手,已经摸清了巴基斯坦装备的中国产JF-17战机和导弹的性能弱点。

他甚至放出豪言,如果要在中巴之间选择一个对手,他“更愿意跟中国打”,理由是中国军队缺乏实战经验,而巴基斯坦士兵则经验更丰富。事后,他还在社交媒体X上炫耀自己的观点被中国媒体转载,并视之为一种荣誉。

然而,国际社会的看法却与印度国内的狂热形成了鲜明对比。五月十五日,法国媒体法兰西24发布的一篇帖子称,中国制造的武器在这次冲突中表现出色。

该帖获得了超过三百七十四万的浏览量,引来大批印度网民涌入评论区,他们指责法国偏袒巴基斯坦,并贴出各种卫星照片试图反驳,场面一度十分热闹。

民族主义的狂欢节

这场围绕“胜利”的叙事构建,其真正目的或许是为了掩盖内部的重重压力。就在辛格发表“恐慌论”的同一天,印度人民党在全国范围内启动了一场声势浩大的“三色旗巡游”活动。

这场旨在“致敬部队”的活动持续了整整十天,覆盖一百三十七个城镇。五十万辆摩托车组成的车队,挂着印度国旗穿行于大街小巷,超过十万面旗帜在集会上空飘扬,各类活动多达四千场。

这场精心策划的民族主义盛宴,更像是一场用来遮掩军事失利、转移国内矛盾的政治秀。彼时,印度经济虽然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测将有六点二的增速,并且在全球产业链转移中获益。

但国内的民生问题却日益尖锐。高企的通胀、顽固的失业率以及持续不断的农民抗议,都让执政当局焦头烂额。“辛杜尔行动”本是一剂提振士气的强心针,结果却适得其反,巡游活动便成了将军事挫败转化为政治资本的应急道具。

笔者以为

不可否认,印度拥有成为世界大国的宏大雄心,并且在某些领域确实取得了显著成就。正如《纽约时报》去年九月的报道所言,印度在G20峰会上成功扮演了连接西方与其他国家的桥梁角色。

新加坡前外交官马凯硕也曾认为,只有印度能够胜任这一独特的“桥接”工作,其战略地位不容小觑。但宏大的雄心,终究需要坚实的国力作为支撑。

当军事工业的短板在实战中暴露无遗,当经济增长的红利无法惠及底层民众,任何建立在口号和宣传之上的“大国自信”都显得格外脆弱。全球平衡的棋局也远非一场局部冲突就能轻易颠覆。

对于印度而言,真正的崛起之路,不在于专家们口中虚构的“他国恐慌”,而在于脚踏实地地算好经济账,补齐发展短板,倾听民众诉求。否则,当民族主义的浪潮退去,留下的只会是一片空虚和被掩盖的现实问题。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