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8月15日,瑞士钟表巨头斯沃琪(Swatch)在其官网上发布了一张宣传照,这张照片瞬间点燃了中国消费者的怒火。照片中,一名男模特用手指刻意将眼角向上提拉,摆出了一个极具挑衅意味的“眯眯眼”造型。
这个动作的侮辱性,几乎是刻在中国人历史记忆里的。它并非无心之失,而是一个在国际上被公认的、针对华裔乃至整个亚裔群体的歧视符号。无数中国消费者第一时间涌向斯沃琪的官方渠道,要求品牌方给出一个合理的解释。
这不仅仅是情感上的冒犯,更是商业上的愚蠢。斯沃琪在中国市场的根基颇深,这片土地为其贡献了巨额利润。仅仅在2023年,中国市场就为斯沃琪集团带来了高达26.3亿瑞士法郎的销售额,占据其全球总收入的三分之一。一边吃着中国市场的饭,一边却干出砸锅的蠢事,斯沃琪的行为让人费解,更让人愤怒。
一个赤裸裸的挑衅动作
“眯眯眼”之所以会触动国人敏感的神经,其根源要追溯到19世纪。那时的欧美种族主义者,为了构建自身所谓的优越感,刻意通过各种方式丑化和贬低东亚人种。这种歧视性的刻板印象,在历史中留下了清晰而丑陋的印记。
例如,美国传教士卫三畏在1847年出版的《中国总论》一书中,就曾用“猪眼”这样侮辱性的词汇来形容中国人,并毫不掩饰地写道:“对他们,你尽可以嘲笑。”这种傲慢与偏见,在当时西方世界颇有市场。
1858年,英国的《笨拙》杂志上甚至刊登了一首名为《广东歌谣》的歌曲,其中歌词露骨地唱道:“哎哟,我那顽固的中国佬……长着小猪眼,拖着长尾巴……”这些充满恶意的描述,将一种生理特征强行与落后、愚昧的形象捆绑在一起,形成了延续至今的种族歧视符号。
更让人无法接受的是,斯沃琪广告中的男模特,本人眼睛并不小。他是在镜头前,刻意用双手将自己的眼角拉成细长状,摆出一个扭曲的姿态。这种行为无疑是故意为之,其目的就是为了强化这种源自历史的歧视与偏见,这与那些百年前侮辱华人的行径并无二致。
迟来的“道歉”与市场的惩罚
事件发生后,中国消费者的反应极为迅速。8月15日当天,斯沃琪的各个客服渠道就被愤怒的质问所淹没。社交媒体上,“斯沃琪辱华”相关话题的阅读量迅速突破千万。许多网友都感到不可思议:“都2025年了,一个国际大牌还会犯这种低级错误?”
然而,面对汹涌的舆情,斯沃琪的反应却显得异常迟钝和缺乏诚意。品牌方并没有在第一时间进行危机处理,而是任由那张刺眼的照片挂在官网上。直到8月16日深夜,在舆论压力下,斯沃琪才在官方微博发布了一则简短的声明,称“已删除相关资料,深表歉意”。
这份迟来的道歉并未平息众怒,反而火上浇油。有网友很快发现,斯沃琪仅仅是在中国大陆的官网上删除了照片,而在其欧美以及中国港澳台地区的官网上,这张涉嫌辱华的宣传照依然赫然在列。这种区别对待的做法,让中国消费者感受到了深深的轻视与敷衍。
直到8月17日,在更大的舆论压力下,斯沃琪才将所有官网上的相关照片彻底删除。可这种挤牙膏式的公关处理,已经彻底透支了消费者的信任。如果说斯沃琪不依赖中国市场,它的傲慢或许还能被人理解。但事实恰恰相反,这个品牌根本离不开中国。
财报数据显示,即便是在销售额有所下滑的2024年,中国市场依然为斯沃琪贡献了高达27%的销售额。而进入2025年上半年,集团业绩更是惨不忍睹,净利润暴跌88%,公司在财报中明确将业绩下滑归咎于“中国市场拖累”。一边指望中国市场救命,一边却做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的事,这种行为无异于自掘坟墓。
市场的反应是直接且残酷的。8月16日,事件发酵的第一个交易日,斯沃琪集团的股价应声下跌,单日跌幅超过3%,创下近三个月来的新低。这只是个开始,一场更大的风暴正在酝酿。
消费者的铁拳与国货的崛起
股价的下跌仅仅是斯沃琪付出代价的第一步。在不到48小时的时间里,一场由消费者自发组织的抵制行动,正在线上线下全面铺开。国内多家主流电商平台迅速采取行动,下架了斯沃琪相关的系列产品,一些经销商甚至直接暂停了进货。
线下的冲击同样猛烈。有消息称,国内多家百货公司已经开始重新评估斯沃琪旗下品牌的专柜位置。北京一家高端商场反应迅速,已经将斯沃琪集团旗下的高端品牌欧米茄的专柜,从商场的核心黄金位置调整到了次要区域。
在社交平台上,“抵制斯沃琪”的呼声一浪高过一浪。许多曾经的消费者晒出了自己剪断斯沃琪表带的照片,以示决绝。他们纷纷表示,将转而支持华为、小米等国产智能手表品牌。市场的风向正在悄然改变。
数据也印证了这一趋势。2025年,华为智能手表在中国的销量实现了25%的增长。小米一款售价仅500多元的智能手表,在电商平台上的销量就突破了20万件。这背后反映出的是中国年轻一代消费观念的深刻变化,他们不再迷信外国品牌的光环,而是更加注重产品本身的价值和品牌所传递的文化认同感。
眼看局势失控,斯沃琪瑞士总部才如梦初醒,紧急派出亚太区的高管飞往中国进行沟通。但对于广大消费者而言,这种“事后诸葛亮”式的补救措施,已经显得毫无意义。信任一旦崩塌,重建将难于登天。
好了伤疤忘了疼的老毛病
斯沃琪的翻车事件并非孤例。近年来,已有多家跨国品牌因为不尊重中国市场、伤害中国人民感情而付出了惨痛的代价,意大利奢侈品牌D&G就是最典型的例子。
2018年,D&G发布了一系列被指丑化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告,其后品牌设计师更是发表了不堪入目的辱华言论。事件的结果是,D&G在中国的业务一落千丈,当年的销售额暴跌20%,品牌价值也因此缩水近2亿美元。时至今日,D&G在中国市场依然步履维艰,几乎被彻底边缘化。
同样栽过跟头的还有H&M。该品牌一边毫无根据地抵制新疆棉花,伤害中国的国家利益,一边又想继续在中国市场捞金。这种吃饭砸锅的行为,最终导致其在中国的大量门店关闭,业绩受到重创。这些前车之鉴,似乎并没有给斯沃琪敲响警钟。
结语
这些事件一次又一次地证明,今天的中国市场,早已不是那个可以任由外资予取予求的地方。中国消费者拥有强大的购买力,也拥有清醒的头脑和坚定的立场。他们欢迎友好合作的伙伴,但绝不容忍任何形式的歧视与傲慢。
对于所有想在中国市场分一杯羹的外国企业来说,必须守住两条底线:一是尊重中国的主权与核心利益;二是尊重中国人民的文化与民族感情。任何试图挑战这两条底线的行为,最终都将被市场无情地抛弃。斯沃琪的下场,就是给所有心存侥幸者的又一次警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