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革命领袖毛主席运筹帷幄,指示东北我军开始辽沈战役。
东北我军主官林彪总司令指挥辽沈战役之初,一度瞻前顾后举棋不定。
夺取锦州,是辽沈战役的关键性一步。在这场战役中,有韩先楚率领之第三纵队、刘震率领之第二纵队、邓华率领之第六纵队之十七师和第七纵队、以及第八纵队和第九纵队。这场战争虽然最后取得胜利,但是过程曲折复杂,其中第八纵队的失误差点让这场战争失败,使林彪非常生气。
当时第八纵队之司令员,是段苏权。虽然最后打了胜仗,但是没有获得林总的青睐。
2
1916年,段苏权出生在湖南茶陵。他十四岁当红军,参加过湘赣根据地战争,还担任过红六军政治部宣传部长和黔东独立师政委。1933年,段苏权独立师奉命攻打秀山县,在战斗中,段苏权右脚受伤无法行走。次年他十八岁,当师政委,然而,很快部队被国民党军打散,战斗中他负伤,三年后已经伤愈找到了八路军办事处内……
东北野战军之第八纵队初建时,司令员是黄永胜。1948年,黄永胜被任命为第六纵队司令员,而段苏权被任命为第八纵队司令员,政委是程子华同志。资料显示,程子华很早就在军委工作。
程子华名气大,很早参加革命工作。他可能是认为黄永胜工作方面举重若轻(黄是著名虎将)、生活方面欠缺严谨,所以换来段苏权做搭档一起工作、共同战斗。
段苏权新指挥之此第八纵队是一支充满朝气的队伍,这支队伍战士大部分是新兵,老部队的人很少,但是他们有比较强的战斗力,显而易见这些指战员同志们,应该值得充分信任。
辽沈战役打响后,第八纵队三万大军直指北宁线,攻打锦州。第八纵队占领的是东南小紫荆山阵地,是一个制高点,对攻打锦州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镇守紫荆山的团长因为肚子饿了,只丢下一个连坚守阵地,就这样敌人在飞机大炮和增援军进攻下,夺取小紫荆山阵地。
第八纵队首长并没有打算将这件事上报,一方面他们觉得自己很快可以去把丢失的阵地拿回来,另一方面他们害怕上报之后遭到批评。这时林彪总司令、罗荣桓政委等人被蒙在鼓里,而敌人的电台里正在大肆宣传着拿下小紫荆山,东北野战军司令部才知道,第八纵队丢失小紫荆山阵地。
林总大怒,贻误军机是大罪。罗荣桓政委感觉事情的严重性,连夜快马加鞭赶到第八纵队司令部,严厉警告段苏权程子华二位。
罗荣桓说,丢失阵地已经误事,拖延不报告更是错上加错,战争中瞬息万变,一个阵地丢失可能会影响全局的成败。你们认为能够夺回阵地,但万一夺不回来怎么办?毛主席也来电专门批评这件事,要求“大军作战,严肃军令”。
3
辽沈战役之后,段苏权被降为东北军区作战处处长,虽说几个月后恢复原级别,担任东北军区副参谋长,但已不再指挥野战部队,未能随大军入关,被边缘化。辽西战役原本是段苏权大显身手的时候,然而就封锁锦州机场、锦州攻坚战斗、辽西围堵廖耀湘这三件事情,林彪曾经公开批评了段苏权,甚至引起了敌人军队的注意。
当务之急,是赶紧夺回丢失的阵地。林彪命令第八纵队不惜一切代价,一定要夺回小紫荆山。为此,段苏权立下军令状。第八纵队发起了猛烈的进攻,战士们个个如狼似虎,冒着敌人的炮火往前冲,仅仅用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夺回小紫荆山阵地。到底是黄永胜训练的部队,能征惯战。
客观事实证明,第八纵队是能够打硬仗的。一场意外事故,终于及时获得补救,才没有酿成大恶果。其实,第八纵队在锦州战役里付出了很大牺牲,他们在攻打锦州时打开了一个关键性突破口,又在辽西堵住了廖耀湘的去路,指战员们英勇善战。
4
抗美援朝期间,段苏权是志愿军空军副司令,因为按照实际数量统计了战果而得罪了人,而这一切变成了审查段苏权的重点,这一查就查了三年,最后大概也无明确的结论。
传言称授衔时段苏权只是少将,他竟然很生气,感觉自己吃了大亏,被人用权压制。显然,格局不大。他公开表现出来的那种思想意识,真的是比较落后。共产党员干革命的出发点和终点,应该是鞠躬尽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为了自己的名利地位身份。很多革命烈士,甚至没有能够留下自己名字!
授衔仪式结束以后,段苏权便被周总理派去了驻老挝大使馆里工作。直到1967年,段苏权才结束驻老挝的历史使命,回到国内。这时中央才将他的级别提了上来,任命他为福州军区副司令员、军政大学担任副校长等职务。这些都是大军区职务,后来竟然全国人大常委会担任正部级职务。
1955年授衔时,红军时期的师政委、解放战争时期的主力纵队司令员,这种资历按理来说是上将,稍微弱一点也应是中将,评少将让让大多数战友不理解。至于原因众说纷纭,而其中人们猜测的最大原因就是林彪和刘亚楼都不喜欢他,而当时段苏权正担任华北军区空军司令员,刘亚楼司令员的麾下。人际关系欠佳,是他段苏权自己的性格缺陷表现!
官方认为,他在1934年底到1937年9月之间的掉队事件,属于有“历史问题”,所以他的少将军衔也是“暂授”。看来,中央曾给他机会:认真检讨自己错误,必定会被重用!……对于忠于革命事业的共产党员,党和人民永远不会亏待!……
1993年段苏权去世后,没有穿军装,也没有覆盖军旗,这在开国将帅里极其少见。据称,他临终前还有一点怨气,唉,也许是一点遗憾!更早时候,他都嘱咐家人,在他死后,不穿军装入殓。其实,这辈子他获得的已经足够!毕竟他是老革命,大家还是应该尽量多些原谅、少些议论!……(授衔,重视战功。即便出现偏差,也能评理。段苏权资格老战功不高,少将合适。错在当场发泄怨气,缺乏党性。还有另一种说法,段苏权禀性忠厚,当场生气者是另外某人。每一位共产党员,都须知道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