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杨斌国
中东政治版图正经历着一场深刻的地壳运动。叙利亚阿萨德政权的崩塌犹如一栋承重墙的坍塌,连带撼动了伊朗苦心经营的"什叶派之弧"战略架构。以色列对卡塔尔多哈的精准打击,恰似外科手术刀般切断了这条贯穿中东的宗教地缘链。曾经由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哈马斯和黎巴嫩真主党共同编织的战略网络,如今已被美以联盟的剪刀剪得支离破碎——这正是奥巴马时代就魂牵梦萦的战略图景,在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争泥潭的背景下终成现实。
历史的戏剧性在于,当伊朗这个宿敌遭受重创时,中东的权力真空竟催生出更强大的对手。土耳其犹如一头苏醒的雄狮,正与叙利亚残余势力、哈马斯等组成新的对抗联盟,悄然接过了反以阵营的指挥棒。地缘政治的舞台上,角色更迭的速度永远快过观众的预期。
在中东地区错综复杂的地缘政治棋局中,近期一系列重大事件正重塑着地区格局,尤其是以色列在该地区所面临主要敌人的戏剧性转变。从曾经以伊朗为核心构建的 “什叶派之弧”,到如今土耳其强势崛起并引领新的反以阵营,这一变化背后蕴含着深刻的地缘政治、军事和外交博弈。
“什叶派之弧” 的破碎:美国与以色列的阶段性 “胜利”
长期以来,伊朗致力于打造 “什叶派之弧”,意图在中东地区扩大自身影响力,并对以色列形成战略包围。这一 “什叶派之弧” 涵盖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哈马斯以及黎巴嫩真主党。伊朗凭借宗教纽带与地缘政治考量,向该联盟体系内各方提供军事援助、资金支持以及政治庇护,成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最为棘手的对手。
然而,随着叙利亚局势在 2024 年末急转直下,巴沙尔・阿萨德政权迅速垮台。自 11 月 27 日叙利亚反对派武装发起大规模袭击,短短 12 天内,叙利亚国家军队便宣布 “叙总统巴沙尔・阿萨德政权已经结束” 。叙利亚内战遗留问题众多,经济因长期战乱与西方制裁濒临崩溃,民众生活困苦,政府信任率走低,这些内部因素削弱了阿萨德政权的根基。而外部势力的介入,特别是得到外部大力支持、装备精良且进攻节奏有序的反对派武装,成为压垮阿萨德政权的最后一根稻草。
阿萨德政权的倒台对伊朗的 “什叶派之弧” 战略而言,无疑是一记重创。叙利亚作为 “什叶派之弧” 的关键节点,是伊朗向黎巴嫩真主党等输送物资、维持军事联系的重要通道。叙利亚局势的变化,使得伊朗的这一战略布局被拦腰斩断,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遭受重大挫折。这一结果,在某种程度上可视为美国自奥巴马时期就梦寐以求的战略成果。尽管奥巴马政府曾基于机会主义一度调整对伊朗策略,但特朗普政府重拾传统强硬政策,通过最严厉制裁试图窒息伊朗政权。如今,随着叙利亚局势朝着不利于伊朗的方向发展,美国在削弱伊朗地区影响力的道路上迈出了重要一步,以色列也借此机会,在一定程度上摆脱了来自 “什叶派之弧” 的战略威胁。而俄罗斯深陷乌克兰战场,难以对叙利亚局势进行大规模干预,客观上为这一战略的推进创造了条件。在乌克兰战场的巨大消耗下,俄罗斯自顾不暇,无力像以往那样为叙利亚阿萨德政权提供全方位支持,使得叙利亚局势的天平向反对派倾斜。
以色列空袭多哈:地区矛盾的新导火索
在 “什叶派之弧” 遭受重创的背景下,以色列于 2025 年 9 月 9 日对卡塔尔首都多哈发动空袭,这一事件震惊国际社会。以色列国防军和国家安全总局(辛贝特)出动 10 余架战机,发射约 10 枚精确导弹,对多哈一处居民区展开袭击,造成 6 人死亡,其中包括哈马斯高级官员哈利勒・哈亚的儿子等 5 名巴勒斯坦人,以及一名卡塔尔安全部门人员。此次行动公然违反国际法,严重侵犯卡塔尔主权,引发国际社会强烈谴责。
以色列此次针对哈马斯高层的 “精准打击”,看似目标明确,但背后却有着复杂的战略考量。卡塔尔长期以来为哈马斯提供政治庇护与活动空间,哈马斯高层在多哈开展诸多政治外交活动,多哈也是哈马斯与以色列谈判的主要舞台。以色列此次打破以往默契,对多哈发动袭击,一方面表明其消灭哈马斯的决心愈发坚定,试图通过打击哈马斯高层,摧毁其指挥体系;另一方面,也可视为对土耳其等支持哈马斯势力的一种警告。土耳其长期将哈马斯视为 “合法抵抗组织”,为其提供资金和政治支持,以色列此举无疑是对土耳其立场的挑战。
土耳其的崛起:以色列新的强大对手
随着伊朗 “什叶派之弧” 的式微,土耳其顺势崛起,逐渐成为以色列在中东地区新的、更为强大的敌人。土耳其与以色列关系的恶化,早在 2023 年 10 月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便已初现端倪。土耳其对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予以强烈谴责,双方外交关系急剧降温。此后,土耳其陆续采取一系列强硬措施,2024 年 5 月宣布暂停与以色列的所有进出口贸易;同年 11 月 13 日,土耳其总统埃尔多安宣布断绝与以色列的关系;2025 年 8 月 29 日,土耳其外交部长哈坎・费丹表示,土方已对以色列特定航班关闭领空,并对向以色列运送军火的船只关闭港口,禁止以色列船只使用土耳其港口,同时禁止土耳其船只前往以色列港口,两国关系已基本断绝。
从地缘政治角度看,土耳其在中东地区的影响力不断扩张,与以色列在多个领域产生激烈冲突。在叙利亚问题上,土耳其自 2011 年叙利亚内战爆发后便积极介入,支持反对派,并在叙利亚北部建立军事存在。土耳其支持的 “哈亚特解放军” 等势力在叙利亚境内的活动,令以色列深感不安,担忧其会导致自身面临更多安全风险,以色列多次空袭土耳其补给车队,双方军事摩擦不断。在能源领域,以色列联合塞浦路斯开发东地中海天然气,这一封锁土耳其能源通道的举动,进一步加剧了两国矛盾。
在军事力量方面,土耳其作为北约第二大常规军事力量,具备强大的军事威慑力。土耳其拥有约 4500 辆坦克、超过 1000 架作战飞机,其无人机技术更是领先中东地区。近年来,土耳其在国防自主化方面成果显著,顶着美国压力采购俄制 S - 400 防空系统,该系统强大的雷达探测能力和远程拦截能力,足以覆盖以色列领空;自主研发的第五代战斗机 TF - X “可汗” 项目进展顺利,未来投入使用后将极大提升土耳其空军作战能力;在叙利亚伊德利卜省构建的长达 1500 公里的纵深火箭阵地,更是对以色列北部地区构成直接威胁。土耳其国防部长宣称已重塑国防架构,足以应对任何扩张主义威胁,强大的军事底气让土耳其在与以色列的对抗中愈发强硬。
如今,土耳其正试图构建一个新的反以阵营,叙利亚部分反对派势力、哈马斯等极有可能被纳入其中。叙利亚阿萨德政权倒台后,叙利亚局势陷入混乱,部分反对派势力与土耳其关系密切,土耳其或将借此机会进一步扩大其在叙利亚的影响力,并将这些势力整合到反以阵营中。而哈马斯作为巴勒斯坦抵抗运动的重要力量,一直以来坚决反对以色列的占领,在土耳其的支持下,其与以色列的对抗也将更加激烈。
以色列在中东地区面临的敌人正经历从伊朗主导的 “什叶派之弧” 向土耳其引领的新反以阵营的重大。也许美国该给这一战略起一个“突厥之弧”了。
核子猎潜艇评论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