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重磅信号!明天A股或将迎来大变局?
上周五下午,9月5日市场收盘那会儿,指数从月线下蹿又猛拉回到月线上方,很多人当时没注意到细节——分时图上那根回抽的K线尾盘成交激增,场内一名中小散在直播间直呼“这手感觉不对劲”,这句话像个小炸弹在群里炸开了。
我去问了两位机构操盘手,一位说看的是乖离率修复,另一位说那只是短期的套利回补;他们的语气都带着不耐烦,仿佛谁都觉得自己握着答案,却又都在等更明确的指示。
看上证,月线在3775点附近,行情从高点3888回落之后,成交额呈现明显下滑态势,9月1日至5日五个交易日成交额分别约1.21万亿、1.22万亿、1.01万亿、1.11万亿、9791亿,这组数字不是漂亮的等差,而是在告诉市场参与者——热情正在退潮,资金在挑肥拣瘦。
说到创业板,那更像个难以驯服的野马,本周几次砸盘又被拉起,月线尚未回踩,波动放大,短线资金在我观察的几个盘后委托单里不断换仓——电子、计算机那些票,一会儿大单卖出,一会儿又被低位接回,这种“你方唱罢我登场”的状态,会让市场走向更加不可预测。
再看中东,局势并未平静,区域性冲突断断续续,能源价格与避险资金的流向常在盘面上留下指纹,任何一条突发新闻都可能瞬间把原本脆弱的风险偏好摧毁殆尽。
有人会问,这区间震荡能维持多久,我的回答是,取决于两个量化的脏数据——成交额是否继续大幅萎缩,以及连续性的资金净流入是否出现;若成交额像本周尾盘那样继续走低,横盘时间会拉长,若某日突然放量突破3888,场面又会完全变味。
我在交易大厅见过这种场景,交易员低声对坐席说“别太激进”,另一边风控却拍桌子要求严格限仓,这种内外部矛盾常常决定短线的真假突破,理论再好也架不住人性的倦怠。
政策端给了点动作,监管层打算压缩基金认购费顶格到0.8%,官方口径称能让利数百亿元,这在情绪上是强心剂,但传导到实盘还要看基金经理是否拿出实际动作——他们会不会因此扩仓,还是把成本优势当作营销话术,这之间有段距离。
我拨通了一位公募基金的电话,他在电话那头笑着说“费率降低很好,但现在要不要加仓,我们在看量能和流动性两条线”,这句半官方半生活化的话,反映出专业人士的谨慎与普通投资者的焦虑之间的张力。
情绪面里有个细节值得留意,社交平台上关于“如果明天放量突破,就全仓上车”的帖子一夜间涨了两倍,点赞的多数是散户,这种情绪往往会在放量日被迅速放大,形成临时性推动,然后在回调时被撕成碎片。
于是,明天的看点被压缩成几条:月线附近的争夺、成交流动的延续性、主力资金的真实倾向、国际利好与地缘风险的叠加,这些事像多米诺骨牌,任何一块被推倒,都有可能触发连锁反应。
我个人更倾向于审慎乐观,理由是资金分布在轮动——既有逃离高位的行为,也有抄底低位的动作,这种“拉锯”说明市场并未彻底放弃多头,但缺乏统一共识,短期内难以形成持续的单边行情。
现场感我不能伪造,讲个破绽:某券商的早盘策略会议记录里,原本拟定的“激进买入”被临时划掉,替换成“观察为主”,这类内部临时改版,经常是对市场微妙变化的真实反应,不是宏观报告能描述的。
最后留个悬念,若有一天成交额突然回升,且外部利好不被地缘风险吞没,那么那天将是行情真正的拐点;反之,若量能持续萎缩,横盘就会拉长,等待的只是更彻底的分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