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旅游市场的版图中,中国游客的身影愈发活跃,成为了众多国家竞相吸引的重要客源。而近日,一则关于印度的消息引起了广泛关注 ——2025 年 7 月 24 日起,印度时隔 5 年重新向中国公民开放旅游签证。这一举措瞬间在网络上引发热议,人们纷纷猜测,中国游客是否会再度踏上印度这片神秘的土地?
回溯过往,印度旅游业曾在全球旅游市场中占据一定地位。泰姬陵、恒河等独特的旅游资源,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印度国内的一些网红,如拥有 53 万油管粉丝的 TooHarsh,也常常在社交媒体上分享印度的旅游魅力,试图向世界展示印度作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然而,近年来印度旅游业的发展却陷入了困境。TooHarsh 也曾吐槽,如今国际游客似乎都在避开印度,与曾经全球游客趋之若鹜的景象形成了鲜明对比。
此次印度恢复对中国公民的旅游签证,背后有着诸多复杂的因素。从经济层面来看,中国游客强大的消费能力令印度垂涎已久。在全球旅游市场中,中国游客的购买力有目共睹。疫情前,中国游客每年为全球旅游市场贡献超过 2500 亿美元。而印度在 2020 年边境冲突后单方面停发对华旅游签证,这一举措使其错失了中国游客带来的巨大红利。据印度酒店业协会估算,每增加 10 万名中国游客,就能为印度创造约 2 万个就业岗位。在当前全球经济复苏乏力,印度经济增速也有所放缓的背景下,旅游业作为重要支柱产业,受疫情和签证限制影响严重,恢复对华旅游签证无疑是印度试图振兴旅游业、拉动经济增长的重要举措。
从政治外交角度而言,中印关系近年来虽总体有所缓和,但在一些问题上仍存在分歧和摩擦。今年以来,在印巴冲突等事件中,印度的一些言行显示出其态度的强硬。然而,随着国际形势的变化以及双方交流的增多,印度也意识到改善与中国关系的重要性。中方此前开放印度香客赴西藏神山圣湖朝圣,展现了积极的诚意。此次印度恢复对华旅游签证,也可视为其对中方善意的一种回应,是双方关系缓和的积极信号,同时或许也是印度在试探国内舆论,为后续可能的政策调整铺路。
消息一出,国外知名问答网站上的相关问题下,评论区瞬间热闹非凡,各国网友纷纷发表看法,仿佛一场小型的国际会议现场。
韩国网友的评论直接而犀利,毫不留情地指出了印度与韩国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的巨大差距。韩国在 2024 年接待了 460 万中国游客,而印度仅有区区 11 万。仁川机场随处可见的中文标识以及便捷的支付宝支付,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相比之下,德里机场连无线网络都要收费,部分商家甚至不提供扫码支付,这无疑给习惯了便捷支付的中国游客带来了诸多不便。在住宿方面,首尔的四星级酒店虽然价格稍高于德里,但安全指数却远胜一筹。韩国网友热情地欢迎中国朋友前往韩国游玩,字里行间透露出韩国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的优势以及对中国游客市场的重视。
泰国网友则分享了自身的经历,从侧面反映出中国游客对旅游业的重要性以及印度在旅游服务方面的不足。2021 年,由于缺乏中国游客,芭提雅的酒店如同多米诺骨牌般接连倒闭。而泰国在吸引中国游客方面反应迅速,普吉岛等地大力推广支付宝,就连卖椰子的小摊贩都支持扫码收钱。在景点游览方面,泰国大皇宫扫码即可快速进入,而印度泰姬陵现场买票却需要排队长达两小时,且印度甚至不提供电子票。泰国网友直言印度需要好好向泰国学习,否则难以吸引中国游客。此外,2025 年 7 月,泰国在四个大型国际机场设置了 “欢乐中国夏季通道”,将正常入境时间从 40 分钟缩短至 15 分钟,为中国游客提供了更加便捷的入境体验。而印度在签证政策及相关服务方面,仍存在诸多繁琐的要求和不便之处。
法国网友波莉娜则从更深层次的角度分析了问题,指出这不仅仅是旅游层面的问题,更是两国之间信任的缺失。2020 年的边境冲突后,双方的信任程度大幅下降。印度女性旅行时长期存在的严重安全问题,使得不少人对前往印度旅游心存顾虑,多个国家的政府也因此发布了相关警示。更为糟糕的是,印度政策前后不一致,一方面开放中国游客签证,另一方面却设置了诸多预约要求,还要求申请人自行前往提交材料,这种矛盾的行为让游客感到无所适从,心里没底。
德国一位记者网友的评论更是尖锐地撕开了印度的伪装。他指出印度嘴上说着欢迎中国人,实际却设置了重重阻碍。十万块钱的存款证明,以及必须前往北上广办理签证的要求,比 2020 年之前更加苛刻,这与印度所宣称的 “友好开明” 形象背道而驰。在全球多地都在积极推行电子签证,以方便游客出行的大趋势下,印度却在这方面毫无动静。泰国办理电子签证仅需两天,印度却要求游客亲自前往三个城市办理签证,这种做法仿佛将游客当作了潜在的小偷。他不禁吐槽,印度以这种防贼的心态招待客人,却还妄图赚取游客的钱财,新德里的架子比泰姬陵的石头还要坚硬。
中国网友则一针见血地指出了印度签证政策背后的真实意图。以 10 万存款作为筛选条件,表明印度根本无意接待普通游客,其目标瞄准的是具有投资能力或高消费能力的中产阶级。旅游签证在一定程度上成为了印度观测经济的工具,试图先让部分富有的中国人进入印度,观察国内民众的反应,同时也是在为之前自己挖掘的舆论坑寻找填补的办法。
从各国网友的回复中不难看出,印度此次 “开放签证”,表面上姿态颇高,实则难掩内心的胆怯。印度既渴望赚取中国游客的资金,以推动本国旅游业发展和创造就业岗位,却又设置了过高的门槛,将众多中国游客拒之门外。十万元存款的条件,无疑是对普通游客的嫌弃;仅允许在北上广办理签证,给外地游客带来了极大的不便;而随意拒签的可能性,更是反映出印度对中国游客的不信任。
在断交的这五年间,中国游客早已在全球范围内找到了新的旅游乐趣。中东地区丰富的文化遗产、独特的沙漠风光以及便捷的出行政策,吸引着中国游客说走就走;中亚地区凭借与中国相连的高铁网络,让中国游客能够轻松地穿梭于各个城市,体验不同的风土人情;北方的俄罗斯,各种丰富多彩的活动也吸引着众多中国游客前往参与。如今,印度在众多旅游目的地中,似乎成为了一个需要游客鼓起勇气才敢前往的地方。
印度若想真正吸引中国游客,打破当前的困局,就必须放下高高在上的架子,以更加真诚和友好的态度来对待中国游客。在签证政策方面,应摒弃不合理的高额存款要求,简化签证办理流程,积极推进电子签证系统的研发,实现签证秒通,为游客提供便捷高效的服务。同时,印度还需大力改善国内的旅游基础设施,提升旅游服务质量,加强对游客的安全保障,尤其是要解决女性游客的安全问题,消除游客的后顾之忧。此外,印度还应加强对旅游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服务意识和专业素养,确保游客在印度能够拥有愉快、舒适的旅游体验。只有这样,“中印友好” 才不会仅仅停留在口头上,而是能够真正体现在实际行动中,吸引更多的中国游客踏上印度这片充满神秘魅力的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