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新闻动态 > 判了,无期!疯狂敛财3.8亿,伪装了7年的励志网红,最终还是落网了!

判了,无期!疯狂敛财3.8亿,伪装了7年的励志网红,最终还是落网了!

发布日期:2025-08-12 23:44 点击次数:126

免责声明:本网发布此文章,旨在为读者提供更多信息资讯。文章观点仅供参考,所涉及内容不构成投资、消费建议。为提高文章流畅性,文章可能存在故事编译,读者请自行辩解!如事实如有疑问,请与有关方核实。

谁能想到,一个最初只是农村出来的高中毕业生,会在7年里搅起轩然大波,让3.8亿资金滚进自己口袋。杨涛鸣的故事开头像极了励志剧,结果却狠狠扇了所有人一巴掌。真要细说起来,这一切并没有想象中那么复杂,却恶心得让人头皮发麻。

2016年,那时候的中国,职场竞争白热化,大家都在为一点点机会拼命。就在这种氛围里,一个自称“口吃少年逆袭大师”的杨涛鸣开始浮出水面。他那一系列奇葩头衔直接让人摸不着头脑,什么“成功学魔术师”、“超级说服力发明人”,每一个都“离谱得刚刚好”。紧接着,他自称拜入著名“导师”门下,包装出一副“低起点逆袭”的人生剧本拉开帷幕。

又是2016年。杨涛鸣开始铺开他的舞台。地点不限,北上广深还是二三线城市,都轮着来。只要有想翻身的普通人,只要有人愿意听一听“成功诀窍”,他就有了观众。他的团队招兵买马,宣传铺天盖地。培训课一开,大厅里人头攒动。起初大家只是交点小钱进来听课,之后就轮到“一步步加码”的环节。有学员当时就觉出味道不对,但大部分人被所谓成功案例冲昏了头脑,根本没来得及想清楚自己进了什么局。

教室里气氛诡异得很。每个人都在参与一整套精心设计的仪式感流程:高喊口号、一天到晚分享,有人甚至流泪表忠心。杨涛鸣让大家背诵“公司第一、杨老师第一、绝对忠诚、绝对服从”,还要求每人感恩“杨老师赐福”。有些学员还在走火床、砸木板,实际上都是障眼法。你以为这些都是励志团队标准动作?呵,错得不行。那是妥妥的精神操纵。

再往后,骗局升级了。课费水涨船高,一堂《超级说服力》课程,几小时下来要价就拿到了“离谱”新高度。所谓的“超级心灵赋能”往往只不过是杨涛鸣在你头顶作法,放点音乐、说几句暧昧模糊的话,气氛烘托到极点,学员们沉浸其中,许多人甚至开始自我暗示——我是有钱人,我已经成功。更有离谱者,专属一对一“灌顶赋能”,场面看似神秘,其实滑稽。

2016年到2023年,杨涛鸣就这样带着他的“吸引力团队”北上广深全国巡回,开课“割韭菜”。7年里约有5万人掉进陷阱,受骗者有普通打工族、有小老板、还有社会精英。光是虚构的“成功案例”,就足够撑起一本厚厚的奇幻小说。可账上3.8亿现金不是魔术,都是一分分实实在在骗来的学员血汗钱。

到了2023年,剧情迎来了巨大反转。一群反传销志愿者掺进了他的公司做卧底,搜集了大量证据。3月,一场正在进行的课程现场突然警灯大作,宁波警方将杨涛鸣和他的30多名核心骨干一举拿下。这一夜,笑脸和掌声都暂停了。

调查接踵而来,案卷摞成一摞,受害人哭诉不断浮现。团队成员各自招供,课程中每一个操控环节、每一分敛财细节都被还原得清清楚楚。2025年4月,宁波法院一审判决出来:杨涛鸣因诈骗罪被判无期徒刑,个人全部财产没收。妻子徐淑婷不光是他的左膀右臂,也被判了12年。涉案的全部“收益”被依法没收追缴,返还给受骗者,没追回的还得继续查。

他们的落网,比一幕幕伪励志剧本真实多了。光鲜外衣背后,是彻头彻尾的新型精神传销。这个组织和过去那些靠拉下线、拉人头的老式传销不一样。杨涛鸣玩的是高科技的“脑控”,团队日常几乎就是一出另类宗教戏码。

他在公司每早例会上让员工交心、宣誓,把精神绝对服从和利益绑定,等于打造了一个城堡,哪怕身处中心也看不清真假。更吓人的是,这种极端操作居然还能持续7年,受害群体和手法“全面升级”,明明是诈骗,却披着合规外衣。

这些人利用了什么?不是别的,就是普遍存在的“社会成功焦虑”。职场资源有限,大家都渴望逆袭,传统渠道卷到天花板,那些教你“走捷径”的“心理大师”们便跳了出来。不夸张地说,这种“产业化成功学”,本质等于批量贩卖焦虑,把人的冲动和信任榨干一滴不剩。

打个比方,杨涛鸣这套手法,有点像一百年前的庞氏骗局。查尔斯庞齐靠承诺高回报,前人钱给后人花,最后纸包不住火全套穿帮。再像更早些的太平道张角——号称有法力治病,造出天命口号把人忽悠得五迷三道。

现实版的“灌顶赋能”,和符水治病套路何其相似?一个在古代用神秘主义收割底层百姓,另一个在现代城市玩弄“身份包装”和“组织洗脑”,背后都是人对逆天改命的渴望被人钻了空子。

再说说内部圈子的包装,。用高端精英社交来做信誉,靠表面光鲜拉拢有钱人当“荣誉会员”,大家彼此监督、彼此鼓劲,结果一起掉进大坑。信息不对称、权威加持,一层层局搭得天衣无缝。

这一套下来,骗术老少咸宜,时代背景变了,但是人和钱流动的方向,还真像历史专门下套一样。

想想还后怕,这种骗局吃准的就是绝大多数人的心理漏洞。你想翻身、想出头、想赶紧加入“赢家俱乐部”,往往最容易被异化的成功幻觉冲昏头脑。

防骗不光是守好钱包那么简单。杨涛鸣案能翻出这一地鸡毛,中国对这种“精神传销”的打击其实是个标志——它说明,治理重点早就不再只是骗钱套路,连“组织化精神操控”这些软性手法也成了重点打击对象。

可制度追到了,人心的缺口还在。如果社会空间、上升渠道不宽,骗局总有新变种钻出来。

有必要说一句,盲目推崇个人奋斗神话,忽略了现实的大门槛和资源壁垒,恰好给了坏人可乘之机。对新型骗局最大的防线,是“别轻易相信捷径”。现实就是这么骨感,不管多新鲜的骗局,最后都落在老掉牙的人性短板上。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