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森特最近在社交媒体上的发言可把国际观察家们整不会了。
这位美国政坛出了名的对华鹰派人物,前几天还在嚷嚷要对中国实施更严厉的制裁,转眼间就把中国称为"伟大的国家"。这变脸速度比特朗普换推特账号还快,搞得吃瓜群众直呼看不懂。
事情要从上个月说起。美国政府放出风声要对华实施12项制裁措施,从关税到技术封锁应有尽有。贝森特更是上蹿下跳,指责中国购买俄罗斯石油,那架势恨不得明天就开战。结果谈判桌上还没见着中国代表,美国自己先怂了。不仅收回了所有制裁威胁,连最硬气的贝森特都改了口风。
这出戏码看得人直挠头。要知道美国这些年对华政策就跟川剧变脸似的,一会儿要合作一会儿要对抗。这次突然服软,明眼人都看得出来是玩脱了。美国那些智库专家私底下都在嘀咕,这制裁大棒举得高落得轻,活像雷声大雨点小。
稀土产业就是个现成的例子。美国军工企业八成以上的稀土都得从中国进口,真要断了供应,F-35战机的生产线都得停工。更别提那些制药原料,没了中国供货,美国药厂的老板们怕是要急得跳脚。这哪是制裁别人,分明是给自己挖坑。
军事上的算计也没讨到便宜。美国航母在南海晃悠了这么久,中国反手就是东风快递的广告打得震天响。那些号称能封锁马六甲海峡的狠话,在反舰弹道导弹面前就跟小孩放狠话似的。五角大楼的将军们心里门清,真要动手占不到半点便宜。
贝森特这次改口改得那叫一个憋屈。据说白宫内部会议上,经济顾问拿着通胀数据直拍桌子。6%的通胀率已经让老百姓怨声载道,再加关税怕是中期选举要凉。贝森特硬着头皮改口的时候,估计肠子都悔青了,早知道当初就不把话说那么满。
美国的盟友们也在看笑话。欧盟表面上跟着美国吆喝,背地里跟中国的贸易额不降反升。德国车企的老板们早就盘算好了,中国市场可千万不能丢。日本韩国更是精明,一边应付美国的要求,一边偷偷跟中国做生意。这年头谁还跟钱过不去?
更让美国头疼的是,中国这些年攒下的家底实在太厚实。从5G到高铁,从航天到新能源,哪个领域都不虚。美国想卡脖子,结果发现中国要么早有准备,要么转身就找到替代方案。这感觉就像打游戏开挂,结果发现对面才是真大佬。
特朗普时期留下的烂摊子到现在都没收拾干净。那些加征的关税到头来都是美国消费者买单,企业主们早就怨声载道。现在通胀高企,美联储加息加得手软,再折腾下去怕是经济真要出问题。难怪连最硬气的政客都开始说软话。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显示,中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超过30%,美国连一半都不到。这差距明摆着,谁才是世界经济的火车头。美国那些政客再嘴硬,也改变不了资本家们用脚投票的事实。华尔街的大佬们早就把宝押在了中国市场。
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当年大英帝国也是这么一步步走下神坛的。过度扩张的军事开支,日渐衰落的工业基础,还有那些离心离德的殖民地。现在的美国活脱脱就是当年的英国翻版,连犯的错误都如出一辙。
不过话说回来,美国毕竟还是世界第一强国,手里攥着的牌也不少。科技霸权、美元体系、军事力量,这些都是实打实的硬实力。问题在于这些优势正在被慢慢蚕食,而华盛顿的政客们还在为党派利益吵得不可开交。
中国这边倒是稳坐钓鱼台。任凭风吹浪打,该发展的发展,该合作的合作。一带一路倡议越做越大,金砖国家组织越来越热闹。美国越是搞封锁,反而让更多国家看清了谁才是更可靠的合作伙伴。
贝森特们的突然转向,说到底还是实力对比变化的必然结果。当制裁大棒不管用的时候,好听话自然就多了起来。这道理放之四海而皆准,当年美国怎么对英国,现在中国就怎么对美国。历史就是个轮回,只不过这次轮到中国掌握主动权了。
未来的世界格局会怎么变,现在谁也说不好。但有一点可以肯定,单极霸权的时代正在成为过去式。多极化世界不是谁的施舍,而是各国用实力争取来的。美国要是还抱着老子天下第一的心态,迟早要被现实狠狠教育。
眼下这场博弈才刚刚开始。美国会不会彻底调整对华政策,中国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都是值得持续关注的大戏。不过有一点很明确,在这场世纪博弈中,实力才是最好的语言,其他都是虚的。
本文创作的最初想法就是为了传播正能量,没有要去侵犯别人权益的那种想法哦。要是真有侵权的情况呢,就赶紧联系我们,我们会很主动地去配合处理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