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天津日报)
转自:天津日报
曾经寸草难生的盐碱荒滩,“长”出一座色彩缤纷的公园,这就是中新友好花园。在这里,鱼尾狮雕塑昂首而立,百余种园林植物生机勃勃,三层落差的叠水设计匠心独运。这是一座融合自然之美、科技之力与友谊之情的现代园林,不仅是一片绿地,更是一首无声的诗篇。
中新友好花园的诞生,源于中国与新加坡两国合作的愿景。作为中新天津生态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座公园承载着两国在可持续发展与生态建设方面的共同理念与实践智慧。它既借鉴了新加坡“花园城市”的成熟经验,又深深植根于天津本地的自然与文化土壤,呈现出一种兼具国际视野与本土韵味的独特气质。
中新友好花园是中新天津生态城“蓝绿交织”的缩影。漫步其中,能够真切感受到设计者对自然规律的尊重与巧妙运用。春日,山桃与山茱萸悄然绽放;夏天,金叶槐洒下浓荫,天人菊、堆心菊点缀其间;秋时,观叶植物层林尽染。水,是公园的另一重灵魂,通过三层落差叠水设计、生物过滤与雨水回收技术,公园实现了水体自我净化与循环利用,水质能达到三类标准。这一切,都体现出对自然的深刻理解与生态技术的娴熟应用。
公园不仅充分借鉴了新加坡滨海湾花园经验,更展现出因地制宜的设计巧思。天津冬季盛行西北风,与新加坡的气候差异显著,设计者以起伏的地形为骨架,在公园北侧构建天然防风屏障,又在北坡密植深根性乔灌木,进一步削弱风力;南坡则种植观赏草与多年生地被花卉,既顺应地形特点,又塑造出起伏有致的景观序列。这种创造性转化,兼顾了实用性、生态性与地域特色。
中新友好花园的价值还不止于景观之美或技术之新。它是一座象征友谊的桥梁,连接着两国在生态建设、城市治理方面的共识与合作。它也是一处市民生活的舞台,孩子们在旱喷广场嬉水,家庭在阳光草坪露营,老人在曲径通幽处漫步……这些日常的场景,同样是城市情谊最真实的流露。
生态背后的人文关怀,让公园成为连接人与城市的情感载体。在天津,每一座公园都拥有独特的故事与魅力,它们类型各异,却共同编织成一张温情的网络,将市民的生活、记忆与情感紧密织入城市的肌理。人们在这些绿色的客厅中相遇、交谈、休憩、娱乐,公园由此不再只是城市中的一片绿地,而是在无声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情感传递。可见,绿满津城,情更满津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