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意昂体育 > 产品展示 > 金门战败后,叶飞归纳四大败因,毛主席鼓励:你们是勇敢的

金门战败后,叶飞归纳四大败因,毛主席鼓励:你们是勇敢的

发布日期:2025-09-01 03:37 点击次数:118

经过三大战役,国军那些身经百战、打过硬仗的老兵几乎都耗尽了人脉和经验,虽然还能拼凑出上百万兵力,但想必谁都能看得出,大势已去,局势已然明朗。

接下来的渡江战役里,国民党所谓的“固若金汤”的长江防线一下就崩垮了,解放军像刮底灰一样,势不可挡地扫平了沿江的防守敌人。

这种情况让双方的心态都变得不一样了,国军高层急得团团转,想着到底用什么办法才能找到个立足之地。

解放军这边一路顺风顺水,搞得不少人心里觉得没啥大不了的,结果也因此出现了几次本可以避免的败仗,比如四野的青树坪和三野的金门。

青树坪这场战役,四野遭到伏击之后还能快速反应,不少人都觉得挺厉害的,等到援军赶到,整个部队就整齐划一地撤出了。而在金门那次战斗,情况可就不一样了,隔着大海呢,登岛的战士实在没办法撤退,接应的部队也上不了岛,结果三个团几乎全军覆没,真的是令人唏嘘不已。

这次教训可以说是相当惨痛,我军上下都吸取了很深的教训,经过反思总结,特别是十兵团的司令员叶飞在总结会上坦率地指出了四个方面的不足,提醒全军以此为戒。

那场战斗到底为什么会败呢?叶飞提到的几个原因都是什么呢?

一、开战前信息被搞错,搞得局势一塌糊涂

1949年9月,第十兵团就开始筹划“金厦战役”了。在叶飞等人谋划下,兵团定下了计划:10月中旬,用5个师攻占厦门,另派1个师向金门发起攻势,再派2个团去攻打大嶝和小嶝,实现多点夹击,一举夺取。

粟裕看到这个方案后,眉头紧锁,很快回应说,得先考虑兵力是否够用,要是一个师攻打金门没有把握,就得优先想办法歼灭厦门的敌人。

不过他也让前线有较大的自主权,表示“究竟采用怎样的方法,还是得看你们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最好是充分准备,有把握的时候再开始打。”

经过28军的认真考虑,他们决定稳扎稳打,所以先拿下了厦门,打算等到合适的时机再渡海。

可在他们筹备期间,一封电报影响了判断,叶飞在回忆录里记载了此事:

据我们所知,蒋军十二兵团(胡琏兵团)已经乘船撤离潮汕,目的地不清楚。我又问及胡琏兵团是否到达了金门,参谋回应说,胡琏兵团还在海上晃荡,还没到达那边。

就在这会儿,机要人员送来了个消息,是关于胡琏向台湾的蒋介石请示撤回的电报。(这份电报是昨天发的,蒋介石的回复也很明确,命令胡琏必须照办。可惜这份回电,我们是在战后才截获的。)

我在琢磨胡琏兵团的动向,可能有两种情况,一是去支援金门,二是撤回台湾。蒋介石下令胡琏去援金门,但他不太情愿,所以发电报给蒋介石,要求把人撤回台湾,这才在海上干瞪眼了。

我就在想,还没等胡琏到金门的时候,趁机发起登陆,把金门攻下来,算是最后的机遇了,要是再拖下去,金门的局势可能就变了。反复琢磨之后,最后批准了二十八军开始对金门的攻势。

原本第十兵团正忙着准备船只,突然收到一封已经过期的电报,误以为胡琏已经赶往台湾了。叶飞他们担心,在蒋介石的施压下,胡琏会改变主意去增援金门,这样一来登陆的难度就会更大,于是决定争取一点时间差。

遗憾的是,他们收到的只是前一天的电报,而实际上胡琏已经在蒋介石的指示下出发前往金门,很快就会到达那里。

第十兵团因为掌握了错误的情报,采取了不对的部署,结果自然也就出了偏差。唉...

第二点,关于海战这块,大家普遍还没有搞明白。

28军提出的作战方案是这样的:把参战部队划分成两个梯队,第一梯队由244团、251团和第253团组成,先进行抢滩登陆,夺取关键支撑点后,再将第二梯队补充上去,两个梯队合并后,从西半部向太武山发起攻势。估计三天之内,就能把金门解放下来。

原因嘛,第一梯队只安排了三个团,主要是因为当时能用的运输船就那么多,顶多就能搭载三个团的兵力,要不然也没办法拉得动啊。要么就是情报有误,误以为能用的船更多,结果仓促行动就这样赶出来了。

1949年10月24日晚,第一梯队的三个团就出发了,差不多在25日凌晨1点半左右到达了金门岛的垄口、后沙、古宁头一带。本来咱们军队还以为这岛上的残兵挺多,战斗力估计不会太强。

结果打起来一看,状况可不一样,发现敌人意志还挺硬,经不起一击就崩溃的架势,没有那种一碰就溃散的情形。反倒是反抗得相当坚决,让我军迟迟无法攻破,只能陷入拉锯战。

而且我军缺乏海战的经验,许多抢滩船都忘了要移动,一到退潮就搁浅在沙滩上,根本动不了。岛上的国军也看出了门道,把火力集中在滩头猛轰,结果大部分船都被炸毁了。

因此,没有运输工具的解放军第二梯队根本过不去,只能隔着海面听着枪炮声焦急万分,那会儿解放军也没有空中支援,登岛的三个团慢慢变成了孤军奋战。

增援部队的总指挥、28军246团的团长孙云秀倒是挺敢拼的,他看到同志们陷入险境,毫不犹豫地带着四百多名战友登上几乎不剩的船只,横渡海面去增援,一度冲破了敌人的封锁,甚至让局势出现了变化。

不过,这是解放军唯一一次派去增援的行动,不巧的是,敌方援军更多,胡琏兵团超过万人的部队赶到战场时,守军总数已经超过四万人,结果登岛的解放军部队陷入劣势,几乎全军覆没,败得惨不忍睹。

第三部分,战后深刻的反省与反思

粟裕收到第十兵团传来的战报后,心情用四个字表达——“甚为痛惜”。他在电报中指出,主要原因在于轻敌和急躁所导致。起初你们打算同时攻取金厦,用一支师的兵力进攻金门,这也反映出轻视对手和着急上阵的表现。

接着,粟裕将这些情况上报给中央,毛主席听后也十分痛心,打电报给各野战军,提醒大家要吸取金门的教训,千万不能自满或骄傲,一定要保持谦虚谨慎。

后来四野发动攻击海南的时候,主席又特意叮嘱了一句:渡海作战跟我们过去的任何一次战斗都不一样……希望你们能向粟裕多打听一下渡海作战的全部经验,免得重蹈金门的覆辙。

这些情形一看,说明这场战役确实惨不忍睹,也让全军上下都留下了很深的印象。作为主要负责单位,第十兵团当然也开了个会,专门总结这次战斗的教训。

叶飞对于自身的责任直言不讳,指出失利的四点原因:

第一点是他们判断失误,没有准确把握敌人的动向,情报方面也没做深入分析,结果没有意识到胡琏兵团已经逼近金门这条事。

第二个地方是思想上太高估自己,没有提前做足充分的准备工作。

三是在攻打厦门时,就已经察觉到渡船往返挺难的,可战后却没有弄清楚这点,作战安排上还是指望渡船来回,结果吃了大亏。

四是低估了敌人濒死时那种坚韧不拔的挣扎劲头。

失败没啥大不了的,怕的是没有勇气去面对失败。第十兵团不推卸责任,敢于认账,中央和野司就决定给他们一次摔倒后重新站起来的机会。

陈老总很快打电话安慰,他说,斯大林同志曾经讲过,只要是为彻底铲除敌人而奋战的,就算部队有些损失,也不会追究个人责任。

事后,毛主席和中央也发来电报,提到金门之战虽然败了,但部队表现得非常英勇,作战行动也很顽强,希望对部队多予以鼓励。

后来,中央还打算收回金门和台湾,甚至都制定出了时间表,打算在1950年实现全国的彻底统一。没想到的是,朝鲜战争突然爆发,美国一方面把战火拉到了我国的东北地区,另一方面又派第七舰队进入了台湾海峡。

中央琢磨了不少,最终选择了抗美援朝这个方针,战略重点也转向朝鲜战场,结果也把解放金门和台湾的事情暂时搁在一边,真是挺可惜的。

金门登陆战在我军史上算得上少见的惨败,结果很让人心碎。不管怎样,每一位指战员都是英雄,虽然缺乏丰富的实战经验,但只要组织有需要,他们还是会不顾一切冲上前去。

友情链接:

意昂体育介绍 产品展示 新闻动态

Powered by 意昂体育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系统 © 2013-2024